上海无人机取证 整治分心“龟速车” 开慢车不仅让道路通行效率大打折扣 快慢交织还易引发事故
“每天开车上下班,都能在高架上碰到‘龟速车’,后面车子都被堵住了,它还在慢悠悠地开……”市民邱先生没想到,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吐槽“龟速车”的帖子,竟有500多名网友点赞和评论,“这或许说明,大家都被‘龟速车’困扰过”。
行驶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这种超低速行驶的车辆,被称为“龟速车”。从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角度来看,“龟速车”不仅让道路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快慢车交织冲突,还极易引发追尾事故。与此同时,“龟速车”现象背后,往往存在驾驶员开车浏览电子设备等分心驾驶违法行为。目前,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已启用无人机抓拍取证存在相关违法行为的“龟速车”。
开慢车影响效率与安全
通勤路上,邱先生几乎每天都能碰到“龟速车”:8月5日早高峰,延安高架西向东近茂名南路下匝道,一辆白色小车慢速通行,“我在它后面跟了一分多钟,忍不住,变道超车了”;8月4日晚高峰,内环高架外圈近武夷路,“隔壁车道有个车子,跟前车距离100米有的,它后面的车都在往我们车道变,堵得更厉害了”……
跟邱先生一样,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龟速车”吐槽不断。有人说,“几公里拥堵的源头,可能是一辆慢悠悠的‘龟速车’”。还有人调侃,“建议给这些‘龟速车’后面贴个‘蜗牛’标志,让大家提前避让”。
在城市快速路上,慢速车辆对交通秩序的影响显而易见,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是效率的损失,它会打破正常车流的节奏,导致‘幽灵拥堵’,即没有发生事故却人为造成了拥堵,严重降低了通行效率。”一名一线交警分析说,另一方面是安全隐患,“当前面的‘龟速车’行驶缓慢时,会迫使后方车辆频繁变道,引发追尾事故或者侧面剐蹭事故。”
“龟速车”也是诱发“路怒”的重要原因之一。记者采访了8名驾龄在5至12年的司机,居然都有过破口大骂前车速度太慢的情形。驾驶员黄先生说,前车速度放慢,会引发后车接连应急变道、紧急刹车,事故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正因为开慢车存在一定程度安全隐患,高速公路才会设置最低限速。”有专业人士说,一些城市道路虽不设最低限速,但在道路交通正常情况下,速度最好不低于40公里/小时。
多重因素造成龟速行驶
为何会出现“龟速车”?“很多慢速车辆存在交通违法行为,比如浏览电子设备、拨打接听电话等。”交警告诉记者,分心驾驶行为本身就存在危害,“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反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有些新手驾驶员刚上马路,潜意识里认为“越慢越安全”。今年7月刚考出驾照的陈小姐说,她平时驾车车速最高不超过40公里/小时,经常在路上遭遇其他车辆的闪灯提醒,“有时一紧张反而会熄火,麻烦更多”。
对此,专业人士建议,获得驾照的新手或刚拿到手的新车,最好是在一些道路情况好、车辆少的地方磨合实践,熟悉车辆各种功能按钮的位置,体验车辆的油门和刹车性能,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脚感”。
与此同时,有的驾驶员对高架道路和出口不熟悉,降低车速寻找路线;有的车辆则是突发故障,减慢速度寻求帮助等。
针对这些情况,一线交警表示,驾驶员出行前应提前做好规划并熟悉路线,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突然刹车减速等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而碰上车辆在高架行驶时出现故障,警方建议驾驶员找到最近的导流线停车,立即报警等待救援。
无人机取证治理“龟速车”
面对“龟速车”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上海在内的多地交通管理部门已对“龟速车”展开治理。
“治理‘龟速车’,首先要明确法律边界。如果发现有分心驾驶的违法证据,这是明确可以整治处罚的,但其他情况可能不太好界定。”一名法律界人士表示,从交通安全来讲,“龟速车”对通行秩序影响比较大,还需要强调教育和提醒。
实践中,公安交管部门治理“龟速车”的依据,是执法整治分心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对于因客观原因导致车速慢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则以教育、引导为主。
目前,针对城市快速路因分心驾驶导致的“龟速车”,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已启用自动巡航无人机抓拍取证。据悉,无人机已能自动抓拍开车浏览电子设备、拨打手持电话,一边开车一边化妆等交通违法行为。经人工审核确认后,交管部门将依据法律规定,对违法驾驶员处以罚款200元并记3分。
“传统的执法模式下,驾驶员看到交警就会收起手机,取证难度大。无人机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这些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交警告诉记者,仅在内环外圈新华路上匝道点位,无人机日均抓拍取证分心驾驶违法就有30起左右。
在专业人士看来,各地纷纷开始治理“龟速车”,是城市交通管理理念的一次升级。“过去,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对龟速行驶这种看似无害的行为重视不够。但现在,随着城市交通压力增大,各类影响交通安全和秩序的因素,都需要被重视和改进。”
(作者: 编辑:wh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