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企业发展法治好生态——滨州政法机关以生态思维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某科技公司是一家重要生产企业,其进口的铝矾土是生产的关键原料。邢某某、张某等人勾结铲车司机偷梁换柱,将偷换的铝矾土非法出售牟利。经鉴定,涉案铝矾土达7800余吨,价值超500万元。接警后,无棣县政法机关迅速介入,以雷霆手段侦破案件。在努力为企业挽回损失的同时,向该公司送达风险提示函,提出管理防控建议,助力企业筑牢内部防线。
这是滨州政法机关优化营商法治生态的缩影。近年来,滨州政法机关坚持“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围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努力构建全周期法治“需求链”、全要素法治“供应链”、全领域法治“产业链”、全方位法治“安全链”,营造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生态。
以系统性制度设计为根基,筑牢法治生态“四梁八柱”
法治生态的繁茂,始于制度土壤的深耕。滨州政法机关坚持以系统性制度设计为根基,构建覆盖执法、司法、服务全领域的规则体系,为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坚持“一张蓝图”的工作布局,滨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议并制发了《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助力“滨企创世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工作方案。
执法司法领域的制度创新更显精细化。滨州市县两级政法委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滨州市公安局针对精细化工、物流运输等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出台20条具体措施,优化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管流程,通过“线上排队叫号装卸”减少物流车辆等待时间,推行“微警务”平台实现20项涉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法院围绕加大涉企犯罪打击力度、保障企业生产力竞争力重构力、服务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等方面不断创设平台,出台破产案件审判指引等规程,构建“僵尸企业”出清与资源重生的制度闭环。在山东怡丰艾海德公司破产案中,这套制度体系推动120亩土地快速出清,彰显了制度对“破立平衡”的精准把控。
区域、部门间协同发力,构建多维度共治生态
法治生态的活力,源于各环节的协同共生。滨州政法机关打破部门壁垒,在案件办理、风险防控、资源盘活等领域形成“政法联动、政企互动、跨域协同”的共治格局,让法治保护从“单点发力”升级为“系统作战”。滨州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2025年以来,滨州市聚焦企业痛点堵点,构建全周期执法监督体系,13个重点领域同步推进“靶向治疗”,推动涉企执法从“严管”向“善治”转变。
府院联动机制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纽带。滨州两级法院与政府部门共建“凤栖梧重整投融资平台”,通过线上方式吸引优势资本“沙里淘金”,助力企业脱困重生。在天宏新能源破产案中,通过线上平台吸引资本介入,1600亩闲置土地转化为“黄河智谷产业园”,引入万航增材制造等高端项目,推动开发区产业迭代。
为企业对外贸易构建立体化服务矩阵。6月10日,厦门市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滨州中心揭牌成立,实现80余个国家、180余个地区、2000余个国际法律查明专家库资源联通共享。截至目前,滨州政法机关已构建域外法查明、海外安全预警等8个专业化中心,推出“滨企创世界”100条服务措施,精准推送至3700余家企业。
司法实践中,涉案财物处置常因认识分歧陷入僵局,需要政法机关协同办案。博兴县检察院在曹某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中,与公安、法院建立涉案资金协同处置机制,从75万余元冻结资金中精准识别并返还某运输公司10万元“救命钱”,同时将其余违法所得依法没收,实现“挽损与惩罚”的平衡。
为持续营创优质营商环境,阳信县委政法委在去年推出“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基础上,今年以来,又以法智护航中心为载体,创新实施“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构建“全域发力—需求直通—分类处置—长效护航”全链条服务模式,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聚焦需求“精准滴灌”,培育靶向式保护生态
法治生态的成熟,在于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滴灌”。滨州政法机关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推出定制化服务举措,将法治保护嵌入生产经营环节,实现“企业有所需,政法有所应”。
“邹平臻周到”品牌是精准服务的典范。2022年以来,邹平公安机关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切入点推行该制度,选拔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的高级警长作为驻企组长,在重点企业组建驻企服务专业团队,为企业开展涉企案件排查、政策宣讲、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在“中国厨都”——博兴县兴福镇,司法行政机关的服务点实行律师坐班制,累计为300余名厨企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审查合同40余件,法律服务站变成企业门口的“法治便利店”。阳信县搭建“法律智库”云平台,收录1000余条涉企法律法规,建成“县—乡—村”三级宣传矩阵,覆盖辖区肉牛养殖、精细化工、高端铝业等行业领域186家规上企业、2万个经营主体,持续擦亮“阳晓法”服务品牌。
截至目前,滨州311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设立“项目警长”,11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检察长”机制,阳信牛智谷等地设立“法官工作站”,“5210N”产业集群分别组建法治服务团,让服务更加精准。
风险防控的精准介入更显前瞻性、针对性。惠民县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专项工作”,依法严惩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
2025年以来,滨州政法机关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为牵引,在全省5个“小专项”基础上,创新增加防范打击民企内部人员职务犯罪“砺剑·护航2025”行动和引导企业开展合规经营专项行动,有的放矢为企业营造安宁发展环境。行动开展以来,共侦破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受贿等案件10起,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营造法治好生态,既要守住‘依法办事’的底线,更要种好‘服务发展’的沃土。我们始终坚持‘法治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不断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招牌,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滨州的法治阳光下,安心经营、聚力成长,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滨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毕志伟表示。
(作者: 编辑:wh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