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绘就“老有颐养”新图景
“子女不在身边,以前一个人做饭麻烦,现在走几步路就能吃到可口又便宜的早饭和午饭,还有地方下棋、看书,日子舒心多了!”近日,家住天长市土城社区静安小区的独居老人陈大爷的一番感慨,道出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声。这温馨的一幕,是近年来天长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有力监督推动“老有颐养”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调研听民声,把准“需求脉”
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组织代表深入城乡社区、养老机构,通过实地察看、面对面交流,精准掌握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有哪些需求?助餐点饭菜的质量怎么样?适老化改造是否更贴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带着这些问题,该市人大代表的身影穿梭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其间,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举办“养老议事会”,零距离收集关于助餐点菜品、适老化改造等意见建议。在扎实调研基础上,代表们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养老均衡发展、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等高质量建议。
几年来,该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市、镇(街道)将“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并由代表票决确定,确保了养老工作始终处于民生关注的重点。
监督破难题,服务提质效
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刚性,全力推动养老民生实事落地。对票决项目实行“一事一小组”跟踪监督,不仅关注建设进度,更聚焦运营质量。今年6月,该市人大常委会广陵街道工委在监督曙光社区“嵌入式”老年服务站助餐点项目时,市人大代表持续跟踪餐食质量、价格合理性,确保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人大代表对重点建议办理实行清单督办、闭环管理,特别是针对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听取专项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系统推动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日益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服务。
问效促长效,筑牢保障网
为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持之以恒,天长市强化跟踪问效,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市人大常委会不定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行“回头看”或跟踪视察,检查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成效是否巩固、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公平可及、直达老人手中,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在关注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将监督视角延伸至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养老应用、养老产业发展等软环境方面,通过调研、审议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等模式,推动适老产品研发和应用,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下一步,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老年群体新期待,在优化设施布局、精准服务供给、强化质量监管上精准发力,用心用情守护最美夕阳红,为绘就天长老人更加幸福的晚年画卷贡献人大力量。
(作者: 编辑:wh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