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广东|无人看守,自觉付费!清远这个菜市集开出“诚信之花”
清晨的阳光洒在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金碧社区的步道上,十几个菜摊悄然摆开,青菜瓜果水灵鲜嫩,每把蔬菜都系着标价的纸条,旁边放着二维码和塑料零钱瓶。这里没有摊主看守,没有监控设备,交易全凭自觉。
居民刘腊英将刚从菜地采摘的蔬菜仔细捆好,放置在楼下的摊位上便转身离去。“我把菜放在楼下,社区的人来买,都很自觉扫码付款或者投零钱,摆在这里很放心。”她微笑着说。五年来,这些无人菜摊始终保持“零逃单”的记录,成为社区诚信文明的生动写照。

2025年5月23日,清远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而这背后,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平凡人的守信瞬间,一点一滴凝聚而成。
从街边小店到田间地头,从政务服务到金融信贷,“信用”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也让这座城市的文明脚步更加坚实。无人菜摊前,人人买菜后自觉付钱;“中国好人”韦素梅信守与房东的约定,坚持10元理发不涨价……这些朴素的日子温暖有力,且动人。
无人菜摊,社区里的诚信镜子
在龙颈镇金碧社区,无人菜摊早已不是新鲜事。记者看到,居民楼间的步道上,每隔几十米就能遇见一个摊位:空心菜、蕨菜、茄子、百香果……各种应季蔬果应有尽有,每样都明码标价。


作为这一模式的见证者,龙颈镇金碧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兴书介绍,社区共有10余个这样的摊位,分布在各楼栋下。“起初,居民只是把自家吃不完的蔬菜摆出来售卖,没想到这种形式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五年间,无人菜摊从“偶然尝试”变为“社区惯例”。高兴书认为,这一模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下楼就能买菜”的便利,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区的文明底色。
“居民之间相互理解、包容,用信任代替监督,这是比蔬菜更珍贵的财富。”高兴书感慨道。
清远的诚信传统不只存在于龙颈镇。在20公里外的禾云镇鱼坝市场,一个更悠久的诚信故事已经温暖流传了两代人、跨越四十余载。
当年一位因急事暂时离开的菜农,归来时发现“无人售卖”的蔬菜竟全部售出,钱款分文不缺。这个因意外而诞生的诚信传统,如今成了当地最动人的名片。
甚至不少城里人专程开车前来,只为体验这一份难得的、纯粹的“陌生信任”。四十年光阴荏苒,改变的是来来往往的面孔,不变的,是那份无需言说的信任和坚守。
摊主谢秀华笑着说:“我一般早上七点就来摆摊,这些都是自己种的农家菜,就为方便小区的阿姨们来买。”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自豪:“我们卖的不仅是菜,更是信任。每天看到菜被拿光、钱也一分不少,真的特别开心。”
诚信清远,文明城市的软支撑
清远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以“诚”筑“城”,各部门通力合作,擦亮文明底色,建设“诚信清远”。
清远广泛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城乡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通过舞台剧、书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把诚信文化做到群众身边,推动诚信文化触角不断延伸,引导全社会将诚信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诚信主题实践活动。
清远还聚焦诚信个人、诚信单位、诚信群体,涌现出韦素梅、李水容等诚实守信好人,以诚信守护城市文明,带动引领诚信清远建设。
来自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韦素梅,在广州市越秀区五羊新城开理发店二十多年了,遵守与房东“房租不涨,价格不变”的约定,始终保持“不分男女老少,理发10元一次”的标准。清远聚焦诚信个人、诚信单位、诚信群体,涌现出韦素梅、李水容等一批诚实守信好人,以诚信守护城市文明,带动引领诚信清远建设。
(作者: 编辑:wh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