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政法

公安部“阳光下的守护”采访团走进连云港:打造现代警务新范式,筑牢港城平安稳定根基

发布时间:2025-09-23 14:34:45来源:网络

  9月14日至15日,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组织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苏连云港,以行进式采访、深度调研与融媒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连云港公安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进智慧警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采访团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摩和深入交流,用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全景记录连云港公安提升新质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成果。

  聚焦徐圩新区:创新“石化警务”模式,护航国家战略项目建设

  9月14日上午,采访团来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运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采访团系统介绍了徐圩新区公安分局创新打造的“石化警务”模式。该模式围绕“五个场景”建设,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极简查’、诚信企业‘无感管’、为企服务‘零跑动’、市场主体‘安心创’、石化园区‘全域防’”等创新举措,通过深化“行政执法一件事”改革,建立入企检查无事不扰“白名单”,入企检查次数同比减少70%以上。

  随后,采访团来到徐圩新区公安分局“汇治理”警网中心。该中心创新整合社区网格化管理与警务服务功能,为新区产业工人提供精准化、一站式服务。民警详细介绍了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产业工人的具体举措,切身感受警企携手、共建共治的显著成效。中心通过建立警企联动机制,实现警务服务前移,精准对接企业安全需求,有效防控风险,依法保护企业权益。

  在徐圩新区公安分局“情指行”一体化数智战防中心,采访团深入了解了“主令、主战、主防”三大功能厅和九个实战功能区的运行机制。民警现场演示了协同警务、危化品远程监管、“徐小警”数字警察等特色应用,全面展示了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园区人、车、物、风险的全维度智慧管控能力。通过大屏实时观看警力调度和风险预警处置流程,这个赋能大型化工园区精准治理的“智慧大脑”被给予高度评价。中心创新建立的协同警务、“四情”治理、接处警全链快反、警情案件“两个全盯”、“企业人”创新管理、危化品远程监管等特色警务机制,充分体现了“公安工作现代化有实质性进展、新质战斗力提升有标志性成果”的要求。

  直击“空中110”:“低空警务”融合作战,构建立体安全防护体系

  9月1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连云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警航飞控厅。民警现场演示了“连云港低空警务融合作战平台”的强大功能,该平台有效整合警用和政务无人机资源,实现综合态势一张图、空地一体化指挥、AI智能分析等多种应用。采访团观看了警用无人机在重大活动安保、交通疏导、应急救援、反诈宣传等领域的实战应用,直观感受“空中110”勤务新模式对提升警务效能的积极作用。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春成介绍:“有人觉得低空警务就是‘会飞的摄像头’,其实远不止于此。我们通过平台接入与数据融合,不断拓展警用无人机应用场景,提升警务实战效能。”

  随后,采访团前往海州公安分局郁洲路警务工作站,实地考察智慧警务在基层的创新应用。这个现代化街面智慧警务工作站配备了先进的无人机方舱系统,实现了无人机自动起降、充电和数据回传。民警现场演示了无人机在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科技赋能基层警务带来的效率提升。

  郁洲路警务工作站站长唐建平表示:“以往民警巡逻辖区一圈需要半小时,‘空中110’只需5分钟,大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效率。”自启用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以来,海州区街面警情平均响应时间缩短50%以上,抢险救灾、救援救助、矛盾调解等警情现场处置率持续提升,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走进“创新引擎”:培育安防产业生态,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9月15日上午,采访团来到连云港市高新区公共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溢出效应,聚力打造“产学研用展销”一体化安防产业新生态。中心总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内设安防产品交易平台、产品体验中心、公共安全教培基地及人工智能联创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在一楼安防产品交易平台,采访团了解了平台的定位与运作模式;二楼安防产品体验中心集中展示了科大讯飞、大华股份、诚迈科技、锐安科技等安防头部企业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在三楼公共安全教培基地和四楼人工智能联创中心,民警和中心工作人员向采访团系统介绍了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场景应用等方面的规划与成果。

  安全治理的实战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最好牵引。连云港公安主动开放道路交通管理、大型活动安保、重点区域防控、社区安全管理、海域岸线管控等丰富的公安应用场景,鼓励本土安防企业带着新技术、新产品前来“揭榜挂帅”,在真实场境中检验实战效果。同时,加强警企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场景开放与数据赋能,驱动技术迭代与应用创新。

  亲历连岛警务室:践行“海上枫桥经验”,真情服务保障海岛民生

  9月15日下午,采访团乘船登上江苏省最大的海岛——连岛,探访连岛海防派出所海上枫桥警务室。这个背靠国家一级渔港、毗邻热闹海鲜美食街的警务室,虽然面积仅有60平方米,却被赋予了“强边固防的支撑点、安全生产的宣传点、便民利民的服务点、治安要素的采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的多重职能。

  “过去民警工作靠的是自行车、铁脚板,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沉下去走访,一走就是一整天。”连岛海防派出所所长金琦向采访团介绍道,“现在,我们民警依托科技赋能有了‘千里眼’,实现了一屏观全岛、管要素、知风险。”特别是今年以来,警务室依托“社区超图”系统建立辖区风险要素“全息档案”,做到风险触网预警、快处妥处,辖区社区民警走访率、实有人口准确率、社会治安满意率实现“三个100%”。

  随着连云港的发展,连岛旅游热度攀升。2015年来岛工作的连岛海防派出所副所长秋濛亲历了这一变化:“游客多了,旅游类纠纷也多了起来。”矛盾纠纷多数来自游客与商家,包括餐饮消费、民宿预付式消费等业务。通过多元联动、三级联调的解纷模式,海上枫桥警务室发动多主体共同参与,高效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让岛民商家安心发展,更让国内外游客玩得舒心。

  全媒传播:记录智慧警务成果,见证公安工作现代化新实践

  在两天的行程中,采访团深入连云港公安的多个实战前沿和创新高地,通过丰富多样的全媒体产品,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实时传播给群众。

  从护航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的“徐圩样板”,到引领警务变革的“低空警务”探索;从培育安防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引擎”,到温暖人心、扎根基层的“海上枫桥”实践。连云港公安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为驱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重大战略项目、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展开的系统性创新突破和扎实成效,为新时期公安建设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实践。连云港公安在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升新质战斗力方面的系列创新探索与成功实践,获得了采访团的高度评价和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作者:  编辑:wh2021